Skip to content
AI总结

笔记总结与重点分析

笔记总结

本笔记系统阐述了软件需求工程的核心概念体系。从需求的三层次定义出发,深入解析了问题域特性、解系统、共享现象等关键概念,明确了需求与规格说明的区别。通过数学表达式揭示需求工程的目标是建立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行为,同时指出了需求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难点。

重点/易考点分析 (名词解释)

什么是需求的定义?

需求的定义包含三个层次:

  1. 用户为了解决问题或达到目标所需的条件或能力
  2. 系统为满足规范要求需具备的条件或能力
  3. 对上述条件/能力的文档化表述

问题域包括哪些特性?

问题域特性包括:

  • 结构特性
  • 行为特性
  • 约束
  • 假设

解系统的定义是什么?

解系统是问题域的解,由问题域的解的实体和状态构成。

共享现象的定义是什么?

共享现象是通过映射建立的共同知识,是问题域和解系统之间能够交互的基础,具体表现为问题域信息与系统模型的映射关系。

规格说明包含哪些内容?

规格说明规定了解系统的行为特征,是解系统为满足需求提供的解决方案。

需求工程的主要工作内容是什么?

需求工程主要工作包括:

  • 需求开发(确定R)
  • 研究问题背景(描述E)
  • 构建解系统(描述S)以实现E,S⇒R

直接需求与间接需求的区别是什么?

  • 直接需求:客户明确提出的需求
  • 间接需求:为满足直接需求或保证软件正常运行所需的附加功能

问题域特性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问题域特性的重要性包括:

  1. 需要结合解决方案与问题域特性来解决问题
  2. 需预防解系统引入后产生未预见的连锁反应 (我还没有掌握有关知识,此回答为大模型自动生成)

需求的定义和内涵

需求的定义

  1. 用户为了解决问题或达到某些目标所需要的条件能力
  2. 系统或系统部件为了满足合同、标准、规范或其它正式文档所规定的要求而需要具备的条件能力
  3. 对 1. 或 2. 中的一个条件或一种能力的一种文档化表述

需求的内涵

问题域

当现实的状况与人们期望的状况产生差距时,就产生了问题

这些实体和状态构成了问题解决的基本范围,称为该问题的问题域(Problem Domain)

问题域特性

问题域自治的规律性称为问题域特性。

包括结构特性行为特性等。

问题域特性的重要性

  • 要想解决问题,它就需要了解问题域特性,将解决 方案和问题域特性结合起来
  • 要防止解系统的引入在问题域当中引发未预见的连 锁反应

其他需要关注的问题域特性:

  • 约束
  • 假设

解系统

解系统是问题域的解,它由问题域的解的实体和状态构成。

共享现象

软件系统能够与问题域进行交互和相互影响的原因在于,软件系统中的某些部分对问题域中的某些部分的具有模拟特性。

  • 问题域中的某些信息能够和模型中的信息建立映射关系
  • 这些通过映射建立的共同知识,就是问题域和解系统之间的共享现象

需求

需求是用户对问题域当中的实体状态或事件的期望描述。

  • 直接需求
    • 客户直接提出的需要满足的需求
  • 间接需求
    • 为了满足直接需求或为了软件正常运行所需满足的间接功能

规格说明

规格说明是解系统为满足用户需求而提供的解决方案,规定了解系统的行为特征

需求工程

描述明确的问题域特性 E,定义良好的系统行为 S,预期的需求 R

需求工程的目的就是根据 E,构建 S,使得 E,SR

需求工程的困难之处:

  • 不存在描述明确的 E
  • 不存在确定的针对 S 的评估标准 R
  • E,SR 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

需求工程的主要工作

  • 需求开发,确定 R
  • 研究问题背景,描述问题域特性 E
  • 构建解系统,描述解系统行为 S,使得 E,SR